每日快看:美文欣赏|谢德才:罗峪整编

罗峪,有故事,荡气回肠,令人向往。


【资料图】

罗峪,在桑植县桥自弯镇范围内。这里有一条河,河两岸景色秀丽。这里的宁静,直扑扑地钻进人的心底,如同当年工农革命军一样的驻扎。

我,独自一人来罗峪。风,轻轻地吹着,和着阳光,让我觉得身上很温暖。随着这很舒服的风,我来到一颗古树下,听着风声,也听着柳树下一群人谈论罗峪整编。

罗峪整编——旧址就在这。它,占地343平方米,有木屋12间。贺龙曾在这里整训部队,史称罗峪整编。

我站在旧址前,风不语,树不动,但当年的整编,历历在目。村里的女书记走来深情地给我讲起贺龙整编的那段历史。说起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失利,贺龙主动请命回到湘西重建队伍,中央决定由贺龙、周逸群等组成中共湘西北特委,返回湘西,发展革命武装,建立工农政权。贺龙和周逸群、卢冬生、贺锦斋、李良耀等人辗转回到桑植,在洪家关联络旧部,一个月时间,聚集3000多人。

桑植起义的熊熊战火开始燃起。

这火,令国民党反动派极为惊恐。他们很快组织兵力围攻桑植县城,工农革命军奋起反抗,但却是洪家关、栗树垭、苦竹坪三战失利。

失利,如坎,必须迈过去。贺龙这位土家汉子,在树下抽着旱烟,一步一步,踱来踱去,深陷沉思——原来聚集起来的部队,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,加上思想并未统一,很难打胜仗。

贺龙大腿一拍,果断率部前往罗峪,整训部队。他在部队设立党代表、建立党支部,发展党员,积极发动群众,宣传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,整个部队面貌焕然一新。贺龙在罗峪召开南昌起义一周年纪念大会,宣布将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,全军1500余人,贺龙任军长。

罗峪整编的核心要义,就是建立党对这支部队的绝对领导,奠定了湘鄂边、湘鄂西、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基础,也为红二军团以及后来红二方面军组建奠定坚实基础。罗峪整编是桑植起义从失利逐步走向胜利的大转折,是工农革命军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新阶段,也是工农革命军逐步过渡到正规化、革命化、军事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

罗峪整编后,贺龙率部支持石门的南乡暴动,因多方原因,节节失利,参谋长黄鳌、师长贺锦斋牺牲,部队锐减至200多人。不服输的贺龙,依然率领200多人,辗转抵达桑植和鹤峰交界的堰垭一带,在大姐贺英的支持下,再次整编部队,遣散老弱病残和动机不纯人员,仅剩91人、72条枪,同时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,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为红四军。

经过整编的红四军,有了党的坚强领导,走上了健康发展、不断壮大的道路。红四军攻占鹤峰县城,建立政权,形成武装割据,红四军再次进攻桑植,再次攻占洪家关,攻破桑植县城,再次成立桑植县委和苏维埃政府。贺龙一鼓作气,巧用“诱兵之计”设伏南岔,击毙国民党军副团长。巧设“空城计”,在桑植县城边上的赤溪,歼灭湘西王陈渠珍下属向子云部3000多人。南岔、赤溪大捷,是红四军建军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,全军达到4000多人,桑植和鹤峰连成一片,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形成,桑植起义取得胜利。在党史上,桑植起义与秋收起义、湘南起义、平江起义并称为湖南四大起义。

岁月到了如今,罗峪这地方,山依旧绿,水依旧流,只是它已有了不一样的风情:田地里的莓茶绿油油,居民的小洋房宽敞明亮,出行的私家车行驶在的田野上……

整编的旧址,迎来了新的发展希望。

标签: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极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  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