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春的到来意味着什么?立春代表的寓意是什么呢

立春是24节气中第一个节气,在过去立春可不只是一个节气,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。因为在古代的时候,春节就是从立春节气这天开始的,也就是说立春到了,春节也就到了。因此立春也叫立春节、正月节、岁节、岁旦等。

在民间常说“春打五九尾,春打六九头”,说的是立春节气要么是在数九中“五九”的最后一天,要么就是在“六九”的第一天。因为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,它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。因为每年要运行360°,所以每一个等份各占黄经15度。当太阳从黄经零度起,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,便称为“一个节气”,当太阳到达黄经315°时,也就迎来了“立春”节气,其在公历的时间相对固定,一般是在每年2月3-5日。今年的立春就是2月4日,农历正月十一日。根据数九歌来看,这一天是“五九尾”,也就是农谚中所说的“春打五九尾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有人认为立春到了,春天也就来了。这种说法在民间虽然很多人认可,认为立春是一年春天的开始,也视为新一年的开始。但是却并不是如此,立春并不是春天到了的意思。关于立春的意思,在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有描述:“立春,正月节。立,建始也。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。而春木之气始至,故谓之立也”。翻译过来,“立”就是“开始”的意意思,而“春”代表着温暖、生长。因此立春的意思是标示着冬天就要结束了,即将进入了春季。

虽然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,但是这种转折在全国范围并不是十分明显。在立春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依然还是处于寒冷的冬季,真正气温开始回升要等到雨水至春分这段时间。像南方地区一般要等到三月份下旬的时候平均气温才会上升到13℃至15℃,华南南部这个时候平均气温多为15℃至16℃。高原大部分地区这个时候冰雪也开始消融了,但是平均气温却不高,一般5℃至10℃。

在气象学中,对于春季的定义是指一个地区平均五天的气温高于10℃低于22℃,所以立春到了并不意味着春天就到了。在立春节气以后气温虽然开始回暖了,但是还是比较低。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,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,有时还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,而这对农业生产是相当不利的。

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,一般南方地方在立春节气以后还会继续冷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等到春天就暖和了。而在北方地区入春的时间则更晚了,大部分地区直到谷雨或立夏的时候才会入春,到时候天气才会暖和。村里会看天气的老人说,立春后气温马上回暖并非好事,这样很容易出现倒春寒。因为民间有“春脖短,早回暖,常常出现倒春寒;春脖长,回春晚,一般少有倒春寒。”的说法,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,是有道理的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不仅是双闰年,而且还是双春年。而在民间有着“年逢双春雨水多,年逢双春好种田。”的说法,希望今年农民都能有一个好收成。你认为今年“春脖子”是长是短呢?

立春的寓意和象征篇1

立春的象征:春季的开始;风和日暖;万物复苏。

立春这天“阳和起蛰,品物皆春”,过了立春,万物复苏生机勃勃,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。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:立春快到来的时候,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,然后把羽毛、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,等到了某个时辰,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,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,开始放鞭炮庆祝,预祝明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农历立春节气将至,我国民间有立春给小孩佩戴“春鸡”的习俗,寓意丰衣足食、茁壮成长、吉祥如意。

3、“迎春”,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。天津市民俗专家尚洁介绍说,旧时,地方官亲自主持祭祀仪式,上香、献供、读疏文,三拜九叩芒神和放在供桌前的一只泥制春牛,祈求国泰民安,五谷丰登。之后将春牛请至官署衙前,视为“迎春”。立春之日,民间还有“打春”习俗,是以“鞭打春牛”来“催农耕作”,带有典型的农耕特质。春牛有纸牛和泥牛之分,扮作芒神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,即为‘打春牛’,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,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,赶紧耕种。

立春代表的寓意是什么:春季的开始

立春日:古称“立春”春气始而建立,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。《岁时风土记》:“立春之日,士大夫之家,剪彩为小幡,谓之春幡。或悬于家人之头,或缀于花枝之下。”

每年的农历十二月或者是农历正月,为立春日,一过立春,就意味着冬季结束,进入了春天。立春是富有潮汕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,潮汕地区人们在立春当天,都会举行“打春牛”,“抬春色”,“吃春饼、春卷”等传统民俗活动。

“立春”,二十四节气之一,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°所到达的一定位置,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,属阳历范畴。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“黄道”,也称“日道”,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,之间相隔15°,就形成了24个节气。

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,每月2个节气。每个节气有三个候,每个候是五天。当太阳到达黄经315°时为立春节点。

立春,阴阳转化,阴退阳升,生气始发,万物复苏,新的一个轮回从此开始了。

二十四节气古人通过观察星象规律,认知一年中的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。在星象上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,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,寅月的开始。古籍《群芳谱》对立春解释为:“立,始建也。春气始而建立也。”另《立春》诗云:“东风带雨逐西风,大地阳和暖气生。

万物苏萌山水醒,农家岁首又谋耕。”(左河水)。在气候学中,春季是指候(5天为一候)平均气温10℃至22℃的时段。立春节令,气温、日照、降雨开始趋于上升、增多,阳和起蛰,品物皆春。

人们对“春”很重视,将有“双春”之年视为大吉年份。

立春的寓意和象征篇2

立春的含义

立春顾名思义就是春天开始的时候。一年四季气温和降水量都是在不断变化的,而古人们为了划分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转折点,就创立了二十四节气,每一种节气代表着不同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点。而立春就是每一年的第一个节气,代表着春天的到来,气温温度会逐渐上升,降水量也会有相应的增长,大地万物也开始慢慢复苏,人们也要准备农耕事宜了。

立春的来历

立春属于二十四节气,所以立春的来历就等于二十四节气的"来历。最早的时候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二十四节气的雏形了,那个时候人们通过观察北斗七星对节气进行划分。但直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才有具体的时间和名称,这种形式的二十四节气一直沿用到近现代,直到科技兴旺,人们懂得了更多的天文知识,采用了更加精准的节气计算方法,才对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划分进行调整。

立春的民俗

立春是春天的开始,所以每当立春节气到来的时候,人们都要进行一番庆祝,因为它代表着一年四季之初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。而具体的庆祝立春的民俗活动包括了迎春、打春牛、咬春、抢春、籍田、送春、贴春字、拜太岁、吃春盘、吃春卷、吃春饼、吃胡萝卜、养生防寒、预防疾病。古人认为立春时节正是百病易发的时候,务必注意防范细菌、病毒等引起的传染病。

立春的寓意和象征篇3

一、立春的含义

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。“立”是“开始”的意思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立春,正月节;立,建始也;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;而春木之气始至,故谓之立也”;古籍《群芳谱》云:“立,始建也。春气始而建立也。”自秦代以来,我国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。从立春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时间,称为春天。

二、立春的习俗

1、迎春

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,事先必须做好准备,进行预演,俗称演春。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。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,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。

2、鞭春牛

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。迎春牛时,依次向春牛叩头。拜毕,百姓一拥而上,将春牛弄碎,抢春牛泥土回家,撒在牛栏内。由此看出,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,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,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。

3、咬春

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,主要是春饼、咬春萝卜、五辛盘等,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,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。

4、立春抢春

这里的“牛土”或“牛纸”是指在官署鞭春之后,也就是在土牛或纸牛被打碎之后,围观的民众抢得的土块或纸片。人们相信,牛土或牛纸可以带来吉利。因为人们认为春牛是春的象征,所以争抢“牛土”或“牛纸”的行为称为“抢春”。

立春的气候变化

立春在自然界、在人们的心目中,春意味着风和日暖、鸟语花香,也意味着万物生长、春耕播种,所谓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。在气候学中,春季是指候(约5天为一候)平均气温10℃至22℃的时段。时至立春,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,太阳暖了。气温、日照、降雨,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上升或增多。

立春节气,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,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。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,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,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。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,偏南风频数增加,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。

以上就是关于立春的到来意味着什么?立春代表的寓意是什么呢的相关信息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
标签: 二十四节气 平均气温 一年四季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极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  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